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区域内的企业跨区经营及合作日渐增多,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长三角地区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动。2007年11月30日,沪、苏、浙两省一市与人民银行在沪共同签署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框架协议,设立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4月20日,沪、苏、浙两省一市与人民银行在南京共同召开“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这不仅标志着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工作正式启动,也意味着推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金融合作硕果累累
2010年9月2日,“全国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在上海正式运行启动。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出既有效保障了国家税款安全,又能够方便进出,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服务经济发展,同时也为银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带来契机,“实现了海关、银行和纳税人的三者共赢”。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表示,该系统的上线运行,有利于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口岸金融服务功能,成为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和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支撑。
可以说,在长三角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中,以上海这一日渐壮大的金融中心为引领,长三角在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方面成就斐然:成功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在长三角地区的广泛使用,同时配合人民银行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票据业务联席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性商业汇票贴现价格指数————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签署了《票据承付自律公约》;积极引导长三角地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2009年长三角地区共有37家企业发行43期短期融资券,融资金额达599亿元。
金融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背后是金融合作机制的日渐成熟。自2008年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2008年4月21日,首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在南京正式开幕,沪、苏、浙两省一市在会上共同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合作备忘录;2009年4月27日,第二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在杭州举办,沪、苏、浙在会上签署了应对金融风险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29日,第三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在上海开幕,会议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政策环境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的银行服务及企业参与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举办3年多来,两省一市、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保增长,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比如,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以举办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各方积极推动银行卡和金融IC卡在长三角地区的推广使用,并在2009年8月联合25家发卡机构发行了银联标准的上海旅游卡。长三角还建立了长三角地区金融稳定评估协调机制,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外汇管理合作方面,长三角地区顺利开展了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异地进口付汇集中备案、民营企业境外放款、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集中管理等试点项目,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沪、苏、浙三地还建立了外汇检查联动机制,加强了跨区域外汇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对于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如何协调加快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与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两者之间具有良性互动关系。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与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出来。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即上海清算所)已在沪成立开业,螺纹钢、线材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平稳推出,金融租赁公司发债将很快启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金融债券发行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主要金融市场(不包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41.7%,增速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证券市场股票成交34.65万亿元,同比增长92.07%。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年股票成交额在全球证券交易所排名第三,比2008年上升了4位。
在金融机构方面,去年上海共新设外资法人银行4家,分别是三井住友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盘谷银行、正信银行。同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设立试点工作率先启动,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在沪筹建申请已经获批,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也已正式开业。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上海各类金融机构总数986家,按可比口径较2008年底增加83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共有45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43家正式开业,累计发放贷款4600余笔,金额约77亿元。而截至去年底,落户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已达20家,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约85%。
上海金融业开放的脚步也在加快。目前,上海共有5家外资法人银行申请发行人民币债券,其中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2年期金融债券,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和在境内发行债券的有关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
谈及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重点,方星海表示,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互动也在加强,比如,上海和长三角地区非上市股份转让市场正在筹建中,还将在上海建立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等。
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表示,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集聚与辐射功能,而长三角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发达的经济实力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同时,正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实力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人才不断集聚、金融中心辐射功能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条件、有实力推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和广东省四城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10年3月19日,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178亿元,其中上海69亿元。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的初步成功,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完善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集聚,对长三角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处副处长郭爱军表示,今后长三角地区金融业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推动区域金融创新联动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共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密切长三角区域内各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区域合作,以建设区域化的货币市场为突破口,加强上海、南京、杭州三大中心城市的金融合作,共同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金融合作圈”;三是推动长三角金融体制创新,争取长三角区域内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国有商业银行长三角管理总部,建立区域性金融控股集团。
郭爱军说,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长三角地区各级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也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