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有媒体关于证监会将对“大小非”减持问题引入新机制,拟采取引入券商中介和二次发售机制是大利空,导致“大小非”仓惶出逃的报道,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上述报道并不属实,该报道在计算口径方面存在错误。他表示,证监会将逐步完善相关减持数据的披露,进一步增加减持情况的透明度。
据某媒体报道说,在8月20日到8月22日三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共发生大宗交易23笔,交易金额达到11.72亿元。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证监会对此非常重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核实。事实上,自8月15日中国证监会就市场热点问题予以解答时,第一次表示将对大宗交易问题采取二次发售方式后,6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股改公司“大小非”减持只有0.768亿股,根据当时的股价,减持金额为5.226亿元。这个数字既包括了大宗交易平台完成的减持,也包括竞价交易系统完成的减持部分。
具体到某媒体报道的8月20日、21日、22日三个交易日,实际减持金额分别是2.04亿元、0.45亿元和0.9亿元,加起来减持金额为3.39亿元,这与该媒体报道的数据有着比较大的出入。这是因为该媒体报道的23笔合计11.72亿元的减持,除了股改公司的“大小非”减持外,还包括新老划断后IPO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份的转让,以及原本就在大宗交易系统交易的股份转让情况。
这位负责人形容说,大宗交易是一个跑道,上面可能跑各种各样的车,而“大小非”只是其中的一种车,并且还分好几种不同的情况,媒体不能把大宗交易系统的股份转让都记到“大小非”的头上。他要求媒体在报道相关数据和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问题的范围和口径界定清楚,以免对市场形成误导。
针对7月份减持金额较6月份有所提高的疑问,这位负责人表示,月度之间的变化原因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对此进行比较并做出“大小非”出逃的判断。他指出,7月份公布的数据与6月份相比已经有所细化,这是根据各界的意见予以了进一步的完善。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新的需求和意见,逐步完善相关披露内容。
同一天,针对近期一些网站的贴吧、股吧上面出现很多贴文,宣称自己有内幕可以帮助投资者炒股致富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对此问题的违法行为以及证监会的立场进行了说明。这位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市况下这些贴文很有诱惑性,但危害性也很大,极易造成很多不具备分析能力的人上当。
这位负责人指出,所有的内幕交易的做法都是非法的,是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而以提供内幕消息为名行非法咨询之实的更是非法,同样是打击的对象和重点。他呼吁广大中小投资者对这类信息保持高度的警惕,慎重辨别、避免上当。他强调,中国证监会对于此类非法咨询活动历来是严厉打击,严惩不贷。前一段时期,证监会已经针对网络证券违法犯罪问题,查处了很多案例,例如带头大哥777案件、权证一哥案等。目前证监会正在查处一件类似案件,不久将会对查处结果予以公布。
这位负责人还对市场建议取消征收上市公司分红红利税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自2004年2月“国九条”发布以来,证监会就一直就此问题与国税局问题予以沟通,但一个税种的设立和取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广泛达成共识后才能施行。目前该问题仍在与有关各方沟通研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