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结构型理财产品,已逐渐摆脱零收益的阴影,重获投资者关注。记者从举办中的“2008上海银行业公众理财投资教育系列活动”中获悉,如何投资有“固定收益投资+高风险投资”特点的结构型产品,成了公众理财的热门话题。
投资者热议结构型产品
上述活动最新一期的“在线主题路演”,多家中外资银行理财高管做客东方财富网,围绕“如何投资结构型理财产品”话题,与投资者进行深入探讨。投资者反映,他们急于寻找保本安全、收益接近或超越通胀率的理财产品。尽管稳健型信托贷款类和票据类产品目前仍在热销,但它们的低风险特征,决定了收益普遍较低,难以抵御通胀侵蚀。
结构型理财产品在保本同时提供获取高收益机会,有望重新占领市场。东亚中国投资部业务经理李浩介绍,结构型产品就是嵌入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分静态和动态。渣打中国个人银行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认为,投资者可选择有效的配置组合。结构型理财产品特有的保本设计和挂钩对象广泛这两大优势,使之有潜力成为配置组合的一部分。
结构型产品可搏高收益
归根到底,结构型理财产品属于固定收益产品。它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小部分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从而实现在保本目标下博取可能的高收益。
业内专家指出,不应因零收益而全盘否定结构型产品。该类产品设计灵活,至少保本,对稳健投资者仍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银行已吸取教训,不断优化设计,尽量避免设计有较高风险的产品。
尽管许多产品收益缩水,但仍有不少产品表现出色。如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之人民币6个月期产品、中行“汇聚宝”之“折价红筹港股”外币结构型产品、工行“汇财通”美元12个月与LIBOR反向挂钩产品、农行汇利丰“金土地1号”等,均取得不错的收益。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当季结构型产品从挂钩标的看,跟利率、股票联动的产品逐渐减少,而与汇率、指数、基金、期货、价格等联动的产品波动性较明显。目前看,与股票、指数挂钩已成主流趋势。报告判断,陷入零收益事件的结构型产品正度过危机。今年二季度,理财市场呈现稳健型理财产品顺势升温,结构型理财产品逐步趋火的局面。
挂钩对象决定收益风险
专家建议,投资结构型产品,首先要理解收益获得条件或挂钩对象与产品收益的关系,即当挂钩对象表现如何时产品才有收益;其次是了解其过去表现,以此形成对未来的判断。如果没有真正了解产品,投资就会变成投机。
在零收益事件后,仍有不少结构型产品到期收益较高,如招行一款挂钩港股的产品,到期实现了21%的预期最高年收益。专家指出,结构型理财产品只要挂钩对象表现好,投资者就有很大的获利机会。此外从以往情况看,产品的设计理念对投资者甄别产品很关键。表现较差的产品普遍有复杂、苛刻的收益获得条件,很多时候挂钩对象表现好,产品收益较低甚至零收益。
不过挂钩型产品的投资风险较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应谨慎选择。千万不可盲目跟风,应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在确定自己的预期收益水平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