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的紧缩,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记者了解到,今年年中资金最为紧张之时,一些民间借贷利息已经达到了年息80%。随着企业资金面的紧张,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东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政府也开始为钱而忙碌起来,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引进资金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指标,以高压手段强令完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证合作”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今年7月25日,由杭州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中投信托和杭州西湖区政府共同发起的“西湖区企业成长引导基金‘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正式成立;同月,中融信托与昆明市人民政府、富滇银行共同举行了“新昆明信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签约仪式;9月该公司又与聊城市人民政府、济南商业银行举行“新聊城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江西国信也先后同多家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实际上,信政合作在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令人难忘的一段记忆。在五次对信托公司的清理整顿前,许多信托公司就是由地方财政设立的,其控股股东多为地方财政,甚至其高管人事任免权也在地方。即使是目前重新登记的50多家信托公司中,这样的公司也依然存在。实际上,信托公司重新登记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快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点,也源于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这种联系的优势在于强化了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在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地方近18万亿投资也正在跟进的今天,这种优势对于信托公司能够在这场投资盛宴中分一杯羹肯定要起到关键作用。
据了解,目前信托公司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信政合作业务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选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用于信政合作项目的银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委托于信托公司设立指定用途的单一资金信托,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阶段性入股于平台公司,将资金投入政府指定的项目,待阶段性持股期满时,由政府指定机构按约定的价格溢价回购上述股权;第二种是由信托公司募集社会资金,把资金贷给地方政府发起的项目投资公司,并在贷款过程中引入地方政府作为第三方为信托提供担保;第三种是采用结构化的方式运作,信托计划中既有债权设计又有股权设计。
从方式上看,上述三种方式基本是信托公司常用的一些手段,并无新意。应该注意的是,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毫无新意的合作方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内容也没有什么新意。实际上,在新一轮的信政合作中,信托公司更应该研究和关注的是服务对象的选择。
的确,国家4万亿投资的启动是信托公司一个难得的机遇,但这个机遇并非信托公司专属。从目前的信息看,国家4万亿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近18万亿的投资。而这22万亿的投资又将带动多少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数字无疑将是巨大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竞争无疑也是巨大的。信托公司要考虑的首先应该是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有没有竞争的实力;其次还要考虑的是,在这样一块大蛋糕前,自己能吃下多少,该从哪里下嘴。
一直以来中国有“门当户对”之说,这种婚姻观在企业经营中目前也已经被广泛认同。具体到信政合作中,依靠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抢项目不是不可以,但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细分市场,在细分的市场中寻找与自身“门当户对”的项目,从这里下嘴,一方面避开了竞争;另一方面也成为地方政府拉动需求的补充。这才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目前在银行中,供应链金融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业务模式。其核心就在于细分市场之后按照对服务对象的划分而形成的一种产品。其基本模式是按照产业或企业的供应链,抓住核心企业,通过为其供应商的金融服务实现盈利。在信政合作中,信托公司抓住扩大内需以及地方政府需求这个核心,细分由于扩大内需所影响到的相关产业链条和企业,在这个链条中寻找能够避开竞争的环节,通过创新控制风险,创造出符合企业需求和信托公司风险控制要求的产品。按照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