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减少收益降低风险加大 信托理财面临变局

时间:2008-11-17 字号:

        上周末,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改此前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新政除了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在微观层面也影响着个人理财。

        昨日,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信托类理财产品数量将大幅

        减少,收益也会降低,潜在风险加大。

        企业融资不必再“绕道”

        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其中重要的一条即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今年年初,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央行一改往年按总规模调控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采取按季调控。

        目前市场上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银行借理财产品形式向个人募集资金,再以信托方式,投入企业并将银行贷款置换出来。在前期信贷规模受限的背景下,银行乐于用信托类理财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投资需求。记者了解,武汉一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总量竟相当于去年的10倍。

        “信托类理财产品投向的都是优质企业,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后,这类企业完全可直接向银行贷款,没必要再绕理财产品这道弯。”此间人士分析。

        钱生钱网统计,10月份全国主要19家商业银行(13家中资银行,4家外资银行,2家地方银行)共发行441款理财产品,其中信托贷款型理财产品占40%,而9月份这一比例曾高达48%。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比例可能还会继续大幅下降。

        另据普益财富统计,10月31日至11月6日各银行发行了36款信贷资产理财产品,统计到的总募集量46亿多元,而一周前的数据分别为44款和57亿多元。

        风险表现在三方面

        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加之央行45天之内三度降息,信托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加大。金融观察人士指出,风险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收益打折。

        中信银行发行的“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817期13号”10月28日到期,预期年收益率最低为4.85%,但实际到期年收益率为4.66%,下降0.19%,成为首款未达预期收益的信贷产品。银行方面的解释是,贷款利率下降导致收益降低。

        其二,年化收益率没变,但实际收益减少。

        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大户招行近期涌现提前终止潮。据招行网站的公告,9月16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共有39款信贷产品提前终止还本付息或返还部分本金及收益,提前的时间也由最初的几天发展到近期的200余天。招行一款信贷产品,原定理财期限为328天,但实际期限仅67天,导致收益大幅缩水。对此,招行解释,“该理财计划所投资的信贷资产借款企业提前还款”。

        其三,过去隐性保本保息已经变成浮动收益。

        记者发现,招行、工行近期推出的部分信贷产品首次引入了“收益浮动条款”,这两家银行产品的收益调整方式均为:预期年化收益率=产品最初设定的收益率+(调整后贷款利率-产品成立日贷款利率)。但是调整的频率有所不同,工行产品的调整频率为半年或1年,招行则多为1个月。 为了规避自身风险,银行已明确信托类理财产品属“非保本”,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出现极端状况,理财产品的持有人可能出现本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