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出口退税率凸显保增长意图

时间:2008-10-23 字号:

        为帮助国内企业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再度出手上调出口退税率。10月21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此次大规模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凸显我国政府“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意图,表明中国政府希望在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通过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冲外需减弱的影响,扩大总需求,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在过去的9个月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后,出口退税率为5%、9%、11%、13%、14%和17%六档。

        财政部财科所博士李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出台时机看,上调出口退税率是国家采取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保证经济稳定的积极举措。从调整范围看,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几乎覆盖了所有纺织品服装产品,包括之前被认定为“两高一资”产品的粘胶纤维类产品。“普调”反映了管理层对未来出口形势严峻的担忧,同时,显示出国家对纺织出口形势的判断和扶持外贸的态度。

        事实上,针对企业效益下降的问题,宏观政策已有所调整。9月16日、10月9日,央行1个月内两度降息,并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均是目标明确,旨在缓解企业经营困境。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出台一系列措施,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提高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等,也都基于改善企业经营的目的。

        对于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多数国内企业反应积极,认为,纺织类企业产品出口比例较大,更有可能在此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中获益,虽然到年底还有两个月时间,此项改革对企业全年的业绩影响不会很大,但四季度是纺织产品的出口旺季,因此还是对业绩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部分农业产品也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其中部分水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了13%,这将会促进水产品的出口,缓解该行业的压力;农药以及高新生物制药产品的退税增加也明显体现了政府支持此类产业的态度。

        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商品总出口的20%左右,出口退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约可以使出口企业利润增加150亿人民币左右,将有助于减轻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压力。如果按目前最高的退税率17%来计算,潜在的出口退税率还有3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如果出口退税率继续上调到17%,那么以2009年全年计算,还可以使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利润增加45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出口退税政策体现了政府挽救出口企业的决心。表明中国政府希望在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通过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冲外需减弱的影响,扩大总需求,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有权威人士认为,实际上,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主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此外,这次政策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当然,从根本上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纺织股以及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也仅仅在缓解压力上,并不会改变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出口退税率的提升对出口的数量增长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力。而出口数量增长则主要依赖境外市场的需求,但是,从近期看,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境外需求或将下滑,使出口导向型产品明显出现订单不振的现象。在主营业务收入不振的前提下,出口退税率的提升也难以大幅度提升相关企业的净利润规模水平。

        但从短期而言,成效是显著的,为了应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已明确从金融政策的调控导向转为更多发挥财政税收作用,中国式救市在此次宏观调控中,起到的贡献颇为有效,即便是政策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作用也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