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信托 银行尝试化解信贷紧缩新路径

时间:2008-01-14 字号:

        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紧缩成为今年银行信贷的主题,监管层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对信贷增长进行逐季调控使得商业银行正面临“有米也难炊”的尴尬。在此情况之下,如何能够既不碰“高压线”又把钱放出去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同思考的命题。眼下,一些商业银行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渠道,那就是借道信托。
在利用信托工具规避资金压力方面,商业银行在2007年已经做了探索。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和信托公司共同发起融资性信托计划,即首先由银行与客户签订代客理财协议,这份协议中的法律关系,遵循的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第二步则是由商业银行以单一委托人的身份与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协议,这份协议的法律关系遵从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07年类似的信托计划一共发行了286款。在下半年银行面临调控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这类信托计划发行也呈增长态势,2007年6月这类信托只有20款,而到了7月则一下子增加到38款。在监管层接二连三发布放贷“刹车令”的第四季度,这类信托计划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到12月达到年内峰值40款。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处叶晓可表示,利用融资性信托计划的方式,银行可以在不占用信贷额度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而业内专家表示,对于银行来说还可以同信托公司一起分享信托计划的手续费。“目前正值年初,虽然监管层的政策方向很明确,但银行还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经营压力,按照往年的情况,年底的压力肯定会比较大。”叶晓可表示,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融资性信托计划肯定会作为银行缓解信贷调控压力的手段继续使用。

在借道信托方面,国开行为国内银行做出了非常积极的探索。新年伊始,国开行出资约7亿元认购了中信信托发起的“中信远景基础设施投资信托计划”。国开行的创新就是其并非以现金方式认购,而是以手中的优质贷款债权折算成现金的方式认购。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国开行以类似资产支持证券化的方式直投信托计划,一方面可以盘活存量贷款,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其市场化运作;同时这种方式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信贷额度,可谓“一石三鸟”。

信托业人士刘响东表示,由于信托工具的灵活性,信托跟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还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短期来看信托公司正面一个良好的展业机会。”对于银行和信托公司来说,这种方式既不会触碰监管层的“高压线”又可以使得自身业务有较好的发展,双方之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然而,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和信托公司发行的融资性信托计划实际上是利用了监管真空,对于监管政策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对冲效应。有消息称,目前监管层已经对这一现象引起了重视,相关部门已对此展开调研。